世界抗癌日|关爱肿瘤患者的身心康复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王女士和她丈夫来心理门诊咨询时,她的情绪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家庭关系也紧张到了极点。
她今年48岁,曾经是一名老师,有一个已成年的孩子,小家庭幸福美满。这一切从三年前的例行体检开始改变,检查发现她有一个乳腺肿块,最后被确诊为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此后,王女士经历了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病情基本得到控制。为了休养身体,她不再工作、长期在家。但她的情绪反而越来越不好,一方面难以接受自己“不完整”的身体,另一方面和丈夫的关系也变得很紧张,尤其当丈夫工作忙碌时,她总是怀疑和担心丈夫出轨。王女士的丈夫也感觉压力很大,一方面医疗花销带来的经济负担让他生活变得很节俭,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妻子的过度指责和猜疑,想方设法安慰妻子的情绪。
雪上加霜的是,王女士近期复查时发现肿瘤复发了,不堪承受的她来到了心理门诊寻求帮助。
癌症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严重社会问题,每年2月4日为“世界抗癌日”。据统计,我国每年确诊恶性肿瘤患者380.4万,死亡229.6万;每分钟7人被诊断恶性肿瘤,每分钟至少4人死于恶性肿瘤。罹患癌症对于患者本人和家庭不啻于一场浩劫,其或短暂或漫长的诊断和治疗历程往往让患者和亲人的身心都不堪重负。
一
癌症患者不同阶段的常见情绪反应
在获知诊断初期,患者往往处在震惊和恐惧中。拿到诊断的那一刻,很多人都很震惊,“这是不是真的?有没有可能搞错了?我怎么可能得癌症?”震惊之后会陷入深深的沮丧和恐惧,对生命终结的恐惧,对疾病带来痛苦的恐惧,对离开孩子的恐惧,对拖累亲人的恐惧,对人生未尽之事的恐惧,恐惧之后又会有强烈的求生欲望。这一阶段相应的挑战是应对这种强烈的情绪、接受诊断,并需要和信任的人商量,做出治疗决策。
进入主要治疗阶段后,有的患者还处在难以接受、绝望或愤怒中。有的患者为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困扰,如切除部分组织或器官后“不再完整”的感受、失去控制和自主性的感受,还有的患者脱离既往日常生活节奏后感到孤独、失落,缺少亲密关系或性接触,甚至产生对伴侣的过度指责或怀疑。
经过治疗进入缓解期的癌症患者会感到释放、感激,同时也担心癌症复发和转移,对身体不适的关注可能会增加,“活在不确定中”。很多癌症患者经过一轮或者几轮的治疗后,病情控制得比较好,有机会回归日常生活中,心里像有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会放松很多,“劫后重生”,开始感激当下拥有的生活,甚至能建立新的人生观。
不幸的是,有的患者最终还会经历复发,此时患者常常出现震惊、焦虑、抑郁、否认和绝望。这一时期,患者一方面要接受疾病进展的事实,另一方面还承担着未来的不确定性、甚至面临死亡等可能性,情感变得脆弱,容易担心、紧张,感到丧失希望和信任,甚至自我怀疑。一部分患者将不得不面临疾病终末期的问题,常见的情绪反应是对死亡的害怕、沮丧、退缩,也可能仍存在强烈的愤怒和怨恨,对家人和医护人员的依赖会增加。他们面临身体日益衰弱,可能需要安排一些家庭和法律事务,与重要的家人和朋友告别等。
二
癌症患者和家属如何应对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癌症不只是躯体的疾病,更是一种身心疾病,情绪和心理状态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癌症患者的诊疗实践中,以下应对方式是有益的:
1、 积极面对疾病
乐观积极的心态本身就是一种良药,可以激发机体的活力,能促进心理神经免疫系统发挥杀灭肿瘤的作用。人最大的恐惧是对于未知的恐惧,在疾病的初始阶段,患者自己或者家属需要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意见,有条件者可寻求多学科联合会诊,对病情做出准确细致的判断,并针对个体拟定最为合适的诊疗方案,充分了解疾病诊断的整个阶段,治疗相关的副作用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预案。在漫长的诊疗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计划才能避免慌乱,也才能掌握主动权。
2、 寻求意义和精神支持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规范的治疗已经可能长期抑制很多种癌症的进展,消减甚至完全杀灭癌灶,获得长期的生存。很多康复患者可以逐步恢复原来的生活、工作和朋友圈,不再把自己仅仅当作“肿瘤患者”,重获社会角色、精神支持和意义感。
更多的时候,癌症更像是一个人生的急刹车,让你停下奔驰的速度,停下来,慢下来,重新感受和思考生活的意义。停下来,感受阳光底下那些平凡琐碎的美好,才会发现原来天是那么蓝,云是那么淡,窗边的小花那么美,楼下的街道那么热闹,往日忽略的那些日常的温暖里蕴藏着生活的意义。慢下来,可以重拾从前那些因为忙碌而放弃的爱好或培养出新的兴趣爱好,如种花、养鸟、书法、美工、听音乐等,愉悦放松身心;或发展出新的信念或信仰,让自己投入更大的事业或更高的力量。
3、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类的命运都是相通的,苦难的境遇,更有直面苦难的勇气,彼此感同身受,风雨中更需要守望相助、互相温暖。多与信任的人聊天、沟通等,良好的人际支持能极大缓解肿瘤患者的孤独感、焦虑等负面情绪,减轻思想负担。积极参加抗癌俱乐部等集体活动,和病友间相互交流抗癌经验,消除孤独感,也能有效的增加患者的信心;如果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和帮助他人,也能进一步提高自我价值感,有助于延长生命。
4、积极运动
对身体最诚挚的尊重就是运动起来,让血肉之躯去感受内在的活力与生存欲望。多项研究表明,适度的运动可以直接激发身体中肿瘤抑制和防御机制,对治疗产生积极的作用。定期进行身体锻炼可以通过减少脂肪含量,改善激素平衡,降低血糖含量,增强免疫系统,从而直接或间接杀灭肿瘤,减少复发扩散。患者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根据情况确定最佳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尽早开始运动,调动机体的活力,从而抵御癌症的发生发展。
5、信任专业的医生
寻求正规、适合的医疗机构,在医生那里定期随诊、配合治疗,相信科学,无疑是疾病康复过程中的有力保障。在面临肿瘤的重大打击下,部分患者可能会被所谓能“治愈疾病”的宣传所诱惑,轻信土办法、小诊所、“外国专家”,不仅会造成高额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延误肿瘤本身的治疗、带来难以预测的副作用。因此在抗癌的漫漫征途中,患者和家属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相信专业的医生和机构,从正规渠道了解信息。
6、有准备的头脑
家属在全力配合治疗、支持关爱患者的同时,也需要尽早开始思考最坏的情况,有所准备,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承受能力,适当的时候尝试着逐渐渗透这个话题,直到能够直接面对,坦诚交流,必要时求助于主管医生,甚至舒缓医疗的医生。只有真切的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才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未了的心愿,让他们感受被爱,表达爱,在从容、尊严、平和中感受秋叶之精美。
抗癌之路,繁琐也沉重,如长岭遇雨,暗夜前行,他人的帮助如同那撑开的伞,点亮的灯,最直接的帮助来自于挚爱亲人,必要时需要向专业人员求助。
三
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心理干预?
在癌症患者中,最常见的需要心理干预的问题是急性应激反应或适应障碍,即获知癌症诊断后短期或长期的混乱状态。短期可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意识不清、注意受限、坐立不安等,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长期可表现为焦虑、抑郁,反复思考某些事情、睡眠障碍、回避社交或公共场合,或存在难以解释的躯体不适,如疼痛、恶心和乏力。此外,肿瘤患者中婚姻和家庭、经济和职业等社会问题也会和精神心理问题交互影响。如果程度超出患者和家庭的应对能力,并影响到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社交关系等,那么就需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情绪上承受巨大压力的伴侣、孩子和其他与患者亲近的人也是治疗对象。在很多医院,有精神科和心身科提供的会诊和联络服务、心理治疗等可供选择。
当前,肿瘤医学的发展让许许多多癌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甚至治愈,因此保持乐观的心态,树立坚定的信念,坚持规范的治疗,在带瘤生存的同时树立新的生命观,活在当下,积极过好每一天,无论发生什么,这才是最好的应对方式。正如威廉•奥斯勒在《生活之道》中写到的“最紧要之事是不要关注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纵灾难将至,大祸临头,笑着抬头面对总好过匍匐屈服”。人力有时而尽,生命之花终将自然凋零,随风飘散。来过,爱过,哭过,世界的精彩,人心的温和,都感受过;走了,依旧潮来潮去,云起云落。
参考文献
1.《心身医学:初级医疗的入门读物》,费长青(Kurt Firzsche)著,熊娜娜、曹锦亚译,中国协和医科出版社,2016年。
2.《每个人的战争——抵御癌症的有效生活方式》,大卫•赛尔旺-施莱伯(David Servan-Schreiber)著,张俊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歉。
作者:熊娜娜
单位: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编辑||廖金敏
排版||白羽
审核||马宁
各位亲们,精神卫生答题小游戏正式上线啦,大家玩起来哦!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事部
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
扫一扫关注“精神卫生686”,及时获取更多科普知识和工作动态。